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养生 > 营养搭配

健康吃元宵的原则 健康吃元宵的要点

时间:2018-09-28 17:03:27 来源:趣丁网 作者:wk

我们都知道,在元宵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吃元宵,元宵节吃元宵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元宵的做法多样,那么怎样吃才健康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健康吃元宵的原则

早餐不宜食用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却缺乏营养素,除了热量和糖外并没有太多其他营养。这样的食品首先是不适合当早餐吃。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而导致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每顿一二两足矣

什么时候吃元宵还有很多讲究。最好别把元宵当正餐,早饭后九十点钟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吃点儿元宵还可以,但每次吃个一二两(50~100克)也就足够了。在吃元宵的同时,不能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是吃三个元宵就要减去半两(25克)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最好也别吃元宵。这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一些胃肠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后就会出现泛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问题。因此,元宵不能吃得太饱,吃完后也不要马上就躺着,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blob.png

喝点儿汤促消化

元宵也并非“一无是处”,一些微量元素、营养素溶解在煮元宵的汤里。吃了元宵最好再喝汤,这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不过喝汤一定要注意别在汤里再加糖。如果吃的是咸汤圆,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及蔬菜,补充营养,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

无论是吃元宵还是喝汤要注意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有的人吃元宵时一被烫了就很快把元宵咽下去,这种习惯危害更大。

不可油炸着吃

虽然油炸元宵比较香脆,但油炸会使本身油脂含量就不低的元宵油脂比例更高,而且能量增加,成了更不健康的食品。因此,油炸元宵从营养角度来看是很不可取的,少量吃一些则另当别论。但是有胆囊、胰腺疾病的患者,食用油炸元宵、汤圆很可能会使这类疾病复发,故不能食用。

健康吃元宵的要点

一中心营养科副主任谭桂军建议,吃元宵最好在早上和中午,当点心,别当主食。因为目前白天还是比较短,多数人晚饭后活动量小,晚饭距离睡眠时间较短,晚餐吃元宵易造成整晚消化不良,影响睡眠。

健康制作:宜水煮

水煮元宵口感滑而不腻,吃后喝碗元宵汤,有“原汤化原食”之功,有效地补充营养成分。煎、炸的方法增加了油脂、热量的摄入,不利于健康。

blob.png

健康数量:3、4个

每次食用元宵不要超过3、4个,以防给肠胃造成过重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而对于患有慢性病或是想减肥的人群而言,还要进一步减少食用量。

健康食用:搭配其他食物

吃元宵时最好吃点别的食物,因为元宵原料相对单调,营养成分不丰富。搭配蔬菜、水果、肉类都可以。

哪些人不适合吃元宵

胃溃疡患者

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如果吃元宵过多,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因此胃溃疡患者要尽量不吃或少吃元宵。

急性胃肠炎、胰腺炎患者

多吃元宵会加重胃肠道以及胰腺的负担,引起腹泻等,因此急性胃肠炎、胰腺炎患者不宜多食。

消化不良者

元宵的主料是糯米面,黏性较大,不易消化,过量食用可导致胃痛、胃胀甚至腹泻,所以消化不良的人要少吃元宵。

糖尿病患者

元宵含糖量非常高,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或者不吃,以防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吃,尽量选择咸味的元宵,这样比较安全一些。

心血管病、高血压病患者

有心血管病、高血压的人尽量少吃元宵,如果吃得太多而且过饱再吹到冷风,容易引起急性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因此此类人群吃元宵一定要控制量。

婴幼儿

一般来说,3岁以内的婴幼儿不适合吃元宵。因为糯米比较黏,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元宵有可能粘在食道上而阻塞呼吸,1岁到2岁的孩子则不容易嚼碎元宵中的花生等馅料。如果孩子想吃,家长可以把元宵切成小块进行喂食。

老人

老人也是如此,上年纪的人消化功能很弱,牙口不好,不能单独让他们吃元宵,否则容易噎到。很多老人吃元宵时,让元宵粘掉了假牙,顺势咽了下去,最后不得不通过特殊器材将假牙取出。

正在减肥的人士

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营养科李丽营养师介绍:4个芝麻元宵相当于1碗饭的热量,所以正在减肥的朋友在选择元宵时要多注意。汤圆除了大小,还有有馅和无馅二种,无馅料小汤圆,热量约每1颗7大卡。而有馅料汤圆,由于内馅内容、大小的差异,热量也不同。市售的盒装芝麻或花生大汤圆一个约60~70大卡。为了避免摄入的热量过剩,建议减肥一族最好选择无馅小汤圆,用红豆沙、酒酿等调味。

本类排行
查看更多
  • 生活妙招
  • 家居保养
  • 衣物护理
  • 低碳环保
  • 安全急救
  • 生活用品
  • 防骗技巧
  • 科普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