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宝宝健康成长是最好的。可是抚养宝宝是非常艰辛的过程,也会生各种病。发觉孩子饮食不振,可能是疳积。大家可以试试推拿,那么小儿疳积推拿手法是什么?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般情况下,小儿疳积的手指肚会有发黄的表现,若刺下去,可以挤出黄水。
其他表现:
小儿的饮食异常,食欲不振,少食纳呆。临床上有形体消瘦,重者干枯羸瘦,大便干稀不调,腹胀,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烦躁不宁或萎靡不振,揉眉擦眼,吮指,磨牙等表现。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外侧缘或拇指螺旋面。
手法:顺着拇指外侧从拇指指尖推至指根。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位置:肾经位于小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为补肾经。
作用: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温馨提示:肾经宜补不宜清)。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手法: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鱼际,成为揉板门或运板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从乾宫起自兑宫止,顺时针运,反复操作。
作用:形滞销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症。
位置:四指掌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将孩子左手四指并拢,以拇指端外侧缘着力,从食指横纹滑向小指横纹。
适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消滞胀。多用于防治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手法:让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的润肤介质(爽身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拇、食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即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自大椎(脖后突出部位)两旁。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肺腑、通经络、强健身体。多用于防治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病症。
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第2、3跖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手法: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指端揉30-50次。
作用:有滋阴退热、降逆止呕、理肠止泻的作用。
配方:
淮山药15克,大枣10克,荸荠粉10克,糯米30克,白糖20克。
做法:
将淮山药洗净切成薄片,与大枣、糯米同时下锅加水煮至米烂,再将荸荠粉搅入锅中,最后加入白糖拌匀即可。宜长期服用。
功效:
补脾健胃。适合疳积后期,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肌肉松弛、气阴俱虚。
配方:
生山药60克,生薏苡仁60克,柿饼30克。
做法:
先将薏苡仁煮至烂熟,再将山药洗净去皮捣碎、柿饼切成小块,同入锅中煮成粥糊即成。差不多吃5-7天,每天分2次食用。
配方:
党参、炒白术、茯苓、当归身、酒白芍、炒六曲、炒鸡内金各3克,槟榔、炒麦芽各5克,淮山药6克,陈皮、炒茨实、炙甘草各2克,麦粉100克,植物油50毫升,盐5克。
做法:
1、把上述药物烘干,打成细粉。把面粉与药粉混匀,放入盐,拌匀加水,揉成面团,用擀面杖擀10个饼:
2、锅内加入植物油烧成六成熟时,放人饼,烙至两面黄色熟透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