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暑还有2天就到了,今年的小暑在阳历的7月7日,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就要来了,今年刚入夏天时还没有太热,小暑来到意味着“汗蒸天”要来了,7月17日便是入伏,可想而知小暑过后天儿就会越来越热,热到什么程度呢?用农村老人的话说“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大家要做好防暑,中暑也不是个小事。
7月7日。
小暑节气的时间也是相对固定的,每年会在七月六日―七月八日期间。
小暑是夏天的第5个节气,“暑”的意思就是热,小暑顾名思义就是先小热一下,是一种天气要正式进入越来越热的阶段,此时窗外的蝉叫已经有些三伏天的味道。
今年的小暑发生在2019年7月7日这一天,此后再过5天(7月12)进入初伏天气,天气越来越热,到7月23日进入夏天的第6个节气“大暑”,而大暑在中伏阶段,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正所谓“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我们都知道,24节气的产生,主要是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小暑前后正是作物茁壮成长的阶段,尤其是秧苗管理、玉米田间管理。这个阶段的天气变化,对于作物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智慧的农民,根据长期的经验总结,形成了很多农村俗语,既有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又有预测农业天气的价值。关于小暑的谚语,有“淋了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放牛”的说法,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
这句俗语的字面含义,就是说如果小暑这天如果下了雨的话,那么接下来一直到三伏天结束,将会是持续处于雨水的的状态,放牛娃也都没法出去放牛了。同时,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说小暑过后,天气越来越热,日头毒的放牛的都没有精力了。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实际上表达了刚刚我们顺道的农村谚语的两个方面,一是指导,二是预测。实际上关于小暑的农村谚语还有很多,比如小暑天若阴,遍地是草筋;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嗖嗖。要说农村谚语有没有道理,我觉得还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能够流传下来的谚语都是经历多少代检验的结果。小暑已经在眼前了,不知道预测今年的气候如何,就要看小暑是晴还是雨了。
七号进入小暑,提醒大家炎热的酷暑来了,大家要在暑期内注意保养身体,不要吃隔夜的饭菜。
因为暑期一到,细菌滋生的特别快,隔夜的饭菜很容易变馊,产生的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所以千万不要舍不得扔。虽然说小暑以后,天气越来越热,不过倒是可以利用暑季调养身体,农村人说冬病夏治,就是说可以利用暑期排汗排毒排湿。
少吃凉东西,多吃点姜,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另外,农村人还有一种防暑的办法就是,夏天在大土锅内熬一锅绿豆汤,然后舀在盆里凉着,全家人喝绿豆汤,解渴防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