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不是先于地震发生就报警,而是在地震发生后对周围地区进行预警,实现原因是电磁波的速度比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快。在地震波到周边地区之前,发布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虽然说目前的人类仍然无法像天气预报那样预测地震的发生,但是可以去有效的预警,将伤害降到最低,不得不让人佩服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的力量。
这个技术其实并不难理解。
要知道,地震实际上会形成两种波——横波和纵波。
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是影响范围小。
横波传播速度慢,但是影响范围大。
所以不同地区的人对地震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通常来说,震中的人会首先感觉地面上下摇晃(纵波优先到达),随后开始左右摇晃(横波随之而至)。
但是纵波影响范围比较小,所以非震中区域的人只会感受到左右摇晃。但是如果地震强度足够大的话,即便是非震中区域也会感受到纵波。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你首先感受到了纵波,那你必然处于受到冲击比较大的区域。
所以如果你在地震中先感受到了纵波,就不要观望了,赶紧采取避险措施。
所有的波都有相应的传播速度,纵波速度通常在5-6千米每秒之间,横波速度通常在3-4千米每秒之间。
既然有了相应的传播速度,那在地震发生之后,计算出抵达各区域的时间也就不难了。
所以这种预警也就是利用的这种原理:
地震发生——地震台网测得震中位置——根据震中到各城区距离计算出大致的抵达时间——利用防空警报开始倒计时。
除了小区广播,现在有一些APP也有这个功能。
(根据评论区网友的描述,这两个APP并不能有效预警地震,请谨慎使用)
这种技术并不算预测地震,因为它实际上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才开始对周边地区进行预警,而震中区域的安全它是无法顾及到的。
其实这种技术早在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中就已经得到了应用。
只不过日本人的通知方式更为暴力,除了手机提醒和广播提醒之外,他们还会强行插入电视信号,将所有的电视频道变成预警信息。
这个技术发展至今仍然不算特别成熟,理论上大概可以为容易受灾的区域额外提供大约十秒的逃生时间。如果你不幸听到了这个警报,那就赶紧按照逃生演练里说的那样去做吧。
据央视,截至18日5时20分,地震共造成11人死亡(长宁8人、珙县3人),受伤122人。长宁被困14 人,救出13人(已死亡6人),1人正在施救,无生命危险。
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每一次的地震都经历了惨痛的损失,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痛苦的经历才让我们有了对地震的警戒性,才能让大多数人能够在今天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沉着冷静的面对地震,这是用血与生命换来的教训,不是你一句“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就能磨灭的,也不希望看到这些宝贵的经验在一次又一次的玩笑中失去了意义,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地震,保持地震的警钟长鸣,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过去几年里数万人的离去,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的负责。地震无论大小,他不会因为你的不屑而放过你,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并掌握正确应对地震的方法,而不是自以为很幽默的说着“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
地震的传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纵波一种是横波。纵波时间短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相应破坏力较小范围广。横波主要是地震波沿地表扩散从而释放能量。随着距离的变化纵波与横波,在同一地点两种波的抵达时间也不同。距离震源越近时间越短。传统的地震黄金逃生时间就是在纵波结束后横波未抵达这一时间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旦地震信息得到确认,众所周知电磁波的速度是已知最快。透过震源所发出的信息可以提前为距离较远的受灾地区发出预警。
高层建筑可以放心绝大多数高层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结构玻璃幕墙。经验收,普遍能抵抗7.5级地震的破坏。发生地震时要注意身边的三角区域和支撑区域例如厕所门后沙发和桌子的间隙等。
天知道,四川本就处在亚欧大陆和印度次大陆的冲撞边缘地带。每一次地震都是其板块积蓄能量的一次释放。伴随的余震可能是能量释放的不完全或者是主震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也有可能是主震前的前震。参考辽宁海城地震。
首先预测不是预警
预警机制的及时刚才已经讲过了。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预测地震发生在1975年的中国辽宁海城。根据前震所判断出主震可能发生的概率对相应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撤离从而第一次避免了地震所带来的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
今天预警机制的确立,标志着传统黄金逃生时间的提前,为更多群众创造了逃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