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冬至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我国比较传统的一个大日子,很多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吃饺子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个风俗,很多人在冬至都会吃饺子。那么冬至吃饺子什么时间好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冬至可以早上吃饺子,也可以晚上吃饺子,一般没有什么时间要求。
冬至对于北方人来说是比较隆重的节气,天寒地冻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预示着整个冬天吉祥安康。亲戚朋友们也互致问候,增加了节气的氛围,更显得温馨和谐。北方人爱吃饺子是出名的,大节小节饺子不可少,没有饺子就不算过节,习惯了这个传统,吃什么都不如饺子香。
传统习俗流传导致的。
为什么在冬至当天要吃饺子,这是有典故的。传说“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时,在路上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百姓面黄肌瘦,耳朵也被冻烂了,于是研制了一副御寒食方,名曰“祛寒娇耳汤”,在冬至那天开张为穷人舍药治病,人们喝了“娇耳汤”,浑身发暖,冻伤的耳朵也好了。
流传至后世,人们把在冬至吃饺子也叫做“安耳朵”,因为饺子形状似耳朵,吃了饺子就不怕冻耳朵了!
各个地方过冬至的习俗也不同,北方地区的朋友在冬至这一天喜欢做上一顿香喷喷的饺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围在一起吃饺子; 而在南方地区,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吃汤圆,但在我们广西玉林这里不吃汤圆,而是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上香喷喷的粽子。
说起冬至,它的来头可不小,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熟悉古代历法的朋友,就会知道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改正朔,易服色”的传统,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对之进行了进一步总结,上升到理论形态,进而提出“三统三正”的说法。“三统”,我们就不说了,我们还是说说“三正”吧。所谓的“正”就是指“正月”,我们今天将一月看作是正月,仿佛已经是常识了。
其实在古代并不是这样的,比如夏朝就是以一月为正月,故而夏建寅;商代以十二月为正月,故而商建丑;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月,故而周建子。到了秦朝,则以十月为正月。而汉朝取代了秦朝以后,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否定,甚至否认其政权的合法性,认为自己直接继承了周代。而董仲舒则以“三”为循环,建立起自己的黑白赤三统的历史观,故而到了汉代,则又是一个循环,与夏朝的历法一样,都是以一月为正月。此后,两千多年一直沿用了这套历法,我们通常称之为“农历”,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即“夏历”。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周代以农历的十一月为正月,并且将冬至日作为一年的岁首,也就是说在商代,冬至就相当于新年。正如《汉书》所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而明确将“冬至”作为一个固定节日确定下来则在汉代,而后盛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周代的正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一月,因此过冬和贺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到了汉武帝时期,重新沿用夏历,正月变成了一月,这样冬至与新年终于区别开来,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因此,作为独立意义的“过冬”是从汉武帝以后开始的,其后一直流传到今天。
汉代对冬至极为重视,将之称为“冬节”。到了这一天,不仅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官员还要休假。这种庆祝仪式称为“贺冬”,而官员之间相互拜访则称为“拜冬”。正如《后汉书》所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朝野对冬至的重视程度。到了魏晋时期,冬至又有了一个别称,即“亚岁”,每逢这一天,晚辈都要向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则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会在该日祭祀祖先与神灵。到了明清时期,就显得更为隆重了,皇帝要在这一天进行“祭天”,故有“冬至郊天”之说。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