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因为嘴小所以吃口比较轻,再加上秋冬季节水温开始降低,鱼的食欲下降所以吃口就更轻了。说到钓轻口鱼,几乎所有的钓鱼人都知道要钓灵,但是对灵的理解却存在很大的误区。接下来,我就详细说一说如何实现钓灵。
很多钓鱼人认为,钓灵就是调高钓低,这种认识过于片面。想要钓灵就必须从钓组整体入手,也就是浮漂、线组、调钓以及钩饵。只有钓组中所有的元素都灵了,才能真正实现钓灵。
浮漂的灵敏度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吃铅量大小,二是漂尾的粗细。吃铅量越小的浮漂越灵敏,漂尾越细的浮漂越灵敏。
上面说到浮漂的吃铅量越小越灵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选择一支吃铅量最小的浮漂,因为浮漂的吃铅量太小是无法将水线绷直的,所以浮漂的吃铅量大小必须保证能够将水线绷直,才能有较高的灵敏度。
主线越细,在水中的阻力就越小,所以也就越灵敏。并且主线越细就可以搭配吃铅量越小的浮漂,这也是一种灵敏的表现。子线越细,鱼在吞饵的时候阻力就越小,所以灵敏度越高。
鱼钩和饵团的重量越轻,鱼在吞饵的时候就越顺畅,所以灵敏度也就越高。因此冬季钓轻口鲫鱼,很多钓鱼人都会使用钩条较细的袖钩,这样的鱼钩重量比较轻。另外还会使用拉饵,目的也是减轻饵团重量,提高灵敏度。
千万不要认为野钓就必须调平水钓2目,夏天水温高,鱼的吃口重,调平水钓2目是没问题的。但是冬季鱼口很轻,调平水钓2目就不好使了,应该采用调4钓2或者是调5钓3这些灵敏度较高的调钓方法。但是调目也不能太高,尽量不要使用调6钓2或者是调8钓3这样的调钓方法,这样的调钓很有可能出现过灵的现象,空竿和脱钩跑鱼现象会比较多。
由于小鱼数量比较多,所以应该增加粗颗粒窝料的分量,例如酒米、麦粒等等,利用这些粗颗粒的窝料延缓小鱼消耗窝料的速度,让更多粗颗粒的窝料能够留在窝子里诱大鱼进窝。
很多钓鱼人总是靠不停的换饵去对抗小鱼,其实这种做法是徒劳的,无论你的两个饵有多大、多硬,在小鱼比较多的情况下都会很快被吃光。正确的做法是窝子里没有大鱼就索性不要急着钓,先高频率补窝,让窝子里始终都有剩余的窝料,只有这样才能诱大鱼进窝。大鱼进窝之后,挂上饵到底之后自然就会有大鱼咬钩了。
虽然现在气温和水温都比较低,按理来说应该使用腥味的荤饵,但是在小鱼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准备一些素饵,如果窝子里真有大鱼,使用素饵大鱼也是会吃的。如果发现小杂鱼的数量减少,就可以马上换上红虫或蚯蚓。
秋冬季节水温降低,鱼的活跃性也非常低,游动的范围非常小,所以秋冬季节钓鱼发现口不好的时候不妨尝试换到其它钓点试一试,特别是水深在3米至4米范围内,而且水草等障碍物较多的位置,这样的水域很可能是鱼比较集中的区域,尝试其它钓点说不定能够有不一样的惊喜。
造成没口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我们经常说的天气、鱼情、水情、鱼饵、钓法等,今天我们主要结合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没口的原因。
1、天气异常,鱼感觉不适。这里的天气主要指温度和气压,很多钓鱼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夏季高温天气和冬季冰雪天气做钓时,鱼咬钩的频率很低,大部分时间都没口,主要原因就是温度影响了鱼的食欲,导致其对食物的欲望下降而不吃饵。再比如在雨前或者阴天,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时,鱼会上浮,明显看到鱼却就是不吃饵,主要是因为气压低水中氧气含量低,鱼的生存受到影响,感觉不适,对食物没有兴趣。
2、鱼的密度小或者为滑鱼。经常看到钓友们说,水里没鱼,不管怎么样都钓不到,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确实体现出了目前的现状,因为过度捕捞,很多水域鱼已经很少了,在这种鱼的密度小的情况下,鱼咬钩的几率自然也变小了。
3、饵不对味。鱼饵的种类很多,如果选择的饵料味型或种类不合鱼的胃口,鱼就不会吃,例如用谷物类素饵基本不会钓到黄辣丁。除了杂食性的鱼类对鱼饵的要求比较低,纯肉食性或者纯素食性鱼都有特点的食物偏好,虽然有像蚯蚓这样的万能饵,但针对性不强,效果并不好。
最新评论:共3条
饵料的选择 野钓用蚯蚓红虫也可以 但要比黑坑挂的量大点 比如黑坑挂一条蚯蚓 野钓挂最少2条 最大限度吸引鱼的注意力 这样吃口肯定会好点
支持(4)
盖楼(回复)钓位很重要 人有人道 鱼有鱼道 回水湾 桦尖处都是好的做钓点 也是鱼的必经之路 找到了鱼的大概路线 再做钓 吃口不会差
支持(4)
盖楼(回复)在钓鱼没口时我们看似清闲,其实头脑转的飞快,从饵料味型、钓位、天气等多方面出发找原因,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如果是一些极端情况,像雷暴、突然涨水、钓点被人“电”过......那就立刻收竿回家吧,这些情况及时调整作用也不大,还会威胁到我们的安全。
支持(4)
盖楼(回复)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