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单从古代的先人们对于四季和月份的划分以及不同的叫法就能看出来。比如我们常说的“早春”“阳春,还有冬天的“仲秋”“季冬”等,这些都充分结合了我们的农历历法和传统二十四节气。那么季冬时节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季冬时节的意思是冬季的第三个月,对应农历腊月(十二月份),包含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古人将表示长幼顺序的“孟”“仲”“季”来标识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份的不同叫法,“孟”表示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则是第三个月。所以冬季的三个月分别被叫做孟冬、仲冬和季冬,其他三个季节也是一样的。
“季冬”还可以被称为隆冬,这个时候正是冬天最冷的“三九”和“四九”,所以还有“数九隆冬”的说法。隆冬时节,冰箜隆意、大雪深数尺。还有一种说法是叫“穷天”,出处:“阴风振凉野,飞雪瞀穷天。” (《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
这个时候,由于地面从太阳可以吸收的热量较少,而夜间的散热超过了白天吸收的热量。于是储存在地面上的热量已经耗尽。 由于热量无法维持平衡,地面温度逐渐下降,天气就越来越冷。
古代一季为3个月,它们表达四季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按照夏历将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还有另外一种叫法是,早春、阳春、暮春、初夏、仲夏、盛夏、初秋、仲秋、深秋 、初冬、仲冬、隆冬。因为习惯不同所以传承下来的叫法也有不同。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