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除夕都会有守夜,这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守岁的时候,家里的灯都是需要点亮的。那么除夕关灯会怎么样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要点一宿灯,关灯会不吉利(每个地方习俗不同)。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传说中,年是一种怪物,最怕火,为了赶跑年,人们就点灯或放鞭炮,目的是赶跑年这个怪物。
民间有照虚的习俗,通宵开灯赶跑穷鬼,来年就顺顺利利了。而且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民间的传说:有一头怪兽叫“年”,每年在农历的最后一天到村子里作乱吃人村民非常害怕后来村民想出一个办法:用炮仗吓跑它!于是就有了大年三十晚上放鞭炮的风俗后来人们称度过农历最后一天叫“过年”年三十熬夜,不关灯,和放鞭炮一样是为了赶走“年”。
除夕彻夜开灯是为了守岁,意指守岁迎新的意思。
守岁习俗最早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就有记载:蜀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而散,称为“分岁”;大伙儿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
《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
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
除夕夜不关灯,这个习惯和一个民间传说有关。当地有一个老妇人,平时行善积德,为人真诚,深得大家的赞扬。就在倭寇大肆屠杀的那天晚上,老妇人一家还在睡梦里。
这时候,老妇人在梦里梦见菩萨要她起来点灯。信佛的老妇人梦醒之后,就按照菩萨的指点点了灯。直到天亮才知道倭寇屠杀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屠杀完之后用点灯来做记号,表示屠杀过该户人家。 老妇人一家就这样逃避了这场灾难。
此后,除夕夜吃完饭,无论什么时候就寝,灯总是要一直开到天亮,以用来表示开灯可以避免灾祸,保一家平安。